比特币或将走向类似2021年的“双顶”形态
比特币(BTC)在过去四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逐渐摆脱了像FTX这样不靠谱的中心化机构,并成为机构投资者眼中的热门投资对象。然而,在关税紧张局势缓和的背景下,比特币本月重新站上六位数,其走势伴随着一些令人警惕的信号,令人想起2021年周期高点前的情形。
2021年4月,比特币曾创下6.5万美元的历史高点,当时正值Michael Saylor领导下的MicroStrategy积极买入,以及Coinbase(COIN)上市等重大事件的推动。部分精明的交易者在这些利好消息释放时选择做空,最终将比特币一路做空至两个月后触底的2.8万美元。
当时整个行业都在为熊市甚至比特币“终结”做准备(比如中国对挖矿的全面禁止),比特币却意外反弹,并开启了持续四个月的上涨行情。这波上涨最终将价格推升至6.9万美元的高点,尽管几乎所有链上指标都在发出看跌信号。
令人不安的是,如今的价格走势正伴随着类似的链上数据,暗示可能形成一个“双顶”结构。
更深入的观察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周线相对强弱指数(RSI),自2024年3月、2024年12月和2025年5月以来,已经连续三次出现看跌背离。RSI是一种衡量市场在一段时间内平均涨幅与跌幅的指标,用于判断市场是否处于超买或超卖状态。所谓看跌背离,是指价格在上涨,但RSI却在下行。
此外,与最初突破10万美元时相比,当前的成交量明显较低,也表明上涨的势头正在放缓。无论是加密市场还是机构平台,交易活跃度都在减少。例如,CME的比特币期货合约在过去四周中有三周未能突破35,000张,而最初行情启动时,合约量常常超过65,000张,甚至有三次超过85,000张。每张合约代表5枚比特币(当前约合51.4万美元)。
和2021年类似,**未平仓合约(Open Interest)**也在与价格走势背离。当前的未平仓合约比1月冲击10.9万美元时低了13%,而价格仅比当时低了5.8%。四年前比特币达到6.9万美元时,未平仓合约也比最初6.5万美元高点低了15.6%,尽管价格还高出6.6%。
这意味着什么?
虽然与2021年存在相似之处,但必须指出,如今的加密市场结构与四年前已经截然不同。Michael Saylor的策略,以及越来越多模仿其做法的企业正在不计成本地增加比特币头寸,使得本轮周期中的机构参与度远高于以往。
此外,还有现货比特币ETF的存在,为机构和公司通过受监管的传统市场购入BTC提供了路径。
不过,2021年也表明:链上指标未必能准确预测价格走势。比特币或许有可能在特朗普宣布美国将建立国家级比特币储备之后再次创下新高,但这类消息也可能成为典型的“利好兑现即卖出”事件,交易员会借此套现,而不明真相的散户可能会高位接盘。
各项指标传递的信息是:虽然比特币可能像2021年那样再创新高,但这波上涨的动能正在衰减。那些高喊15万美元甚至20万美元目标价的分析师,若行情反转,恐怕会面临严峻的现实。
在2021年年底,比特币进入了超过一年的熊市,行业中多家公司裁员严重,多家交易平台、中心化借贷公司及DeFi协议相继倒闭。
这一次,如果价格下跌,市场还需要应对更多因素,例如MicroStrategy的杠杆仓位、当前锁仓总价值为63亿美元的比特币DeFi生态系统,以及大量流动于迷因币市场的投机资金——这一领域在市场承压时往往缩水最为剧烈。
(责任编辑:财富观察)
-
“加入创业公司不是什么包赚不赔的买卖,这本来就是风险最高的合法赌博。...[详细]
-
更大范围的“合伙人”制度也正在复星和旗下企业的各个层级推广、完善。...[详细]
-
没有核心优势,到处被别人“借鉴”。...[详细]
-
meme币官方app检测出恶意 meme币最新版下载链接有没有
网站运营工作也比较复杂,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互联网运营学堂(www.yunyingxuetang.com)讲的不一定全面,这些工作技能是个人认为比较有必要的,可以帮助网站更好的提升流量和用户,希望能...[详细]
-
9%的创业家都是在其他现有业务的基础上想到创业点子的。...[详细]
-
从一级市场视角谈以太坊当前「困境」:如何发生更多创新与价值捕获?
在一级市场上尝到甜头的控股股东并没有就此停下来,又将手伸向了二级市场。...[详细]
-
1、AD-1广告活动可考虑做一些推广,如广告投放,此外可以加大一些促销力度,比如会员特别促销优惠、延长促销时间等。...[详细]
-
有了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你就能处理网页问题并建立搜索引擎和用户都喜爱的网站啦~ 原文地址:http://internet.com/web-101/how-to-do-a-content-audit-...[详细]
-
3.可视化管理:所见所得,让你掌控每一个设计细节,从布局到元素提供全自由度的设计掌控。...[详细]
-
在这段时间的观察中,我已经发现不少企业在送用户房卡拉拢消费者,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必定两败俱伤。...[详细]